首页 > 科研咨政 > 智库平台

搏击风浪显本色 献身基层写风流

发布时间:2012-03-26 16:57:31 浏览量:8901


——河南省济源市优秀农村支部书记培训班纪实



  2012年3月12-3月19日,河南省济源市优秀农村支部书记培训班在学院举行。为进一步做好基层干部教育研究工作,院科研处主动全程跟进培训班的培训进展情况,并受到了培训班带队——中共济源市委组织部组织科郭明波副科长的大力支持。近期,郭科长和济源市优秀村支书的四位典型代表与学员处代表和我处人员共同开展了交流座谈。
  河南省有500多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其中前一百位济源市就占了25个。此次来院学习的优秀村支书们,大多为济源市农村发展“带头人”中的典型。这批来自“愚公”故里的优秀村支书们身上,有着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实践精神,有着一种心怀发展、心系家园的美好愿景。中原地区的扎实、踏实、务实的奋斗精神,使他们之中涌现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标兵”、“全国劳模”、“第一书记”、“济源市十大杰出青年”,并在培训的过程中为我们所熟识。 

  人物一:“全国劳模”李道安(济源市梨林范庄党支部书记)
  声音:“一人有钱那不算富,也不算有本事;能让村里的老百姓都富了,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好了那才算是真有能耐!
  梨林镇范庄村原本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平原小村,一无自然资源,二无工矿产业,三无区位优势,十多年前曾一度是镇里脏、乱、差的典型村。可自从李道安当了该村的党支部书记后,不仅领着群众摘掉了脏、乱、差的“穷帽子”,而且通过大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群众建设生态和谐的新农村,使范庄成为“省级卫生村”、“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成为济源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而他自己也被大家称为“新时期最有创新力的好干部”、“新农村建设的标兵”、“群众最贴心的好支书”。他干过教师,继而下海搏击。在1999年,他已经拥有一个年出栏200头猪的养殖场和一个小型织布厂,还承包了90亩的鱼塘,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而当时全村的人均纯收入还不到2500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1999年,李道安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让村里的百姓都富起来,让群众都过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成为他人生的终极目标。为此,他提出了“围绕市场调结构,围绕种养富村庄”的发展思路,号召群众搞规模养殖,并建设了生物科技环保生猪养殖场,投资建成100座集中连片的温室大棚和5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形成了“猪-沼-菜”生态种养、循环发展的农业新格局,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统一”。随着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产出效益越来越高,群众的劲头越来越足,增收致富的信心也越来越足,范庄村家家有产业,人人上项目。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高达15021元,占全省人均纯收入的300%。
  就是这么一位村级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在谈到学习培训的体会时深有感触。“苏州的发展思想解放,发展意识超前,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用得好,以工兴村、以工富民,带动三产发展的路子选得对,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苏州人身上所体现出的与时俱进、创新创业、顽强拼搏的发展精神”,“集体壮了,群众富了,物质基础牢了,生活质量、村容村貌和文明程度也必须提高,这才是真正的新农村、新风貌。我要把苏州的精神和思想带回去,让村里的党员干部学习,让村民们学习,真正实现‘强村’与‘富民’的双轮驱动”。 

  人物二:群众最贴心的好支书牛顺之(济源市玉泉街道北水屯党支部书记)
  声音:“苏州的生态农业是济源发展的有益借鉴!”
  朴实的外表,憨厚的面容,真诚的言语,便是“全国劳模”牛顺之书记给人的第一印象。北水屯居委会是济源市北部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村民达1000余人。作为济源市的北部示范区,区内规划为6大功能片区:自助采摘区、劳动体验区、花卉苗木区、竹林荷塘区、科技展示区和综合功能区。目前,自助采摘区已建成大棚50多座,科技展示区内建有50多座日光温室,劳动体验区内设置了开心农场,可以让市民自己经营,体验农耕生活,竹林荷塘区、花卉苗木区、综合服务区等正在按规划建设。在他的带领下,北水屯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带头和帮扶作用,以发展北部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带领居委会全体居民不断扩大蔬菜大棚种植规模,成功打造了绿色、无公害的蔬菜品牌,大力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为村民们铺就了一条致富之路。
  在参观常熟支塘镇蒋巷村时,常德盛书记向生态农业要效益,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的经验做法让牛顺之书记感慨良多。“生态种养园”是常德盛书记的一个创造。虽然说苏南是寸土寸金,但为了切实保障粮食安全,蒋巷村至今仍保留着1000多亩集约化经营、机械化耕作、标准化生产、生态化种植的无公害粮田。在有了生态化种植养殖的绿色资源之后,常德盛以他的影响力创办了村旅游发展公司,像模像样地搞起了农村生态观光旅游,突出科学、自然、人文交集的环境特点,将现代化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结合的新面貌展示在城里人面前,成为蒋巷村经济的又一有力增长点。有益的经验和鲜活的案例,让牛顺之书记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更加坚定了发展玉泉北水屯“生态农业”的信心和决心。 

  人物三:“第一书记”吴天有(济源市委组织部正科级干部,现挂职于济源市王屋镇五里桥村)
  声音:“我们感到震惊、震动,我们来得太晚了!”
  2012是基层组织建设年,党中央关于如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提出了若干意见。在中组部负责人答记者问中,特别指出要选优训强带头人队伍,选择一批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熟悉党务工作的党员干部,下派到基层担任“第一书记”,帮助薄弱村办实事解难题。而吴天有书记则是济源市委组织部下派的正科级党员干部,“第一书记”的典型。“我挂职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化缘’,就是‘协调’”。王屋镇因“愚公移山”的故事而闻名,但当地的农村很穷,基础很薄弱,资源匮乏。挂职王屋镇五里桥村后,吴书记带着满腔热忱,利用自己的资源积极奔走争取资金,引进项目,为该村办实事、解难题。
  在苏州的农村已经开始自主“造血”的当下,济源市的农村还在疲于争取政府的“输血”。来到苏州学习观摩,让他产生了很多的震撼。苏州毗邻上海,身处长三角地区的区域优势,这是济源市无法比拟也无从学习的。但苏州在每一个历史阶段中都能够抓住机遇、用活政策、吃透精神,却是他眼中的 “法宝”。永联的“强强联合”之路,蒋巷村 “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发展新思路,都对他产生了巨大的震慑,也对于五里桥村接下来的产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定位:抓好济源市财政投资5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带领全村人民利用四面环山的区位特征发展蔬菜制种和生态养殖产业,延续“王屋山”的影响发展旅游产业,走出一条重生态、有文化、有特色,适合本村实际的产业发展道路,为村级经济的发展打好基础。“我们来晚了,要是再早几年来到苏州学习就好了!”略显遗憾的话语中,吴书记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溢于言表。 

  人物四:“济源十大杰出青年”李涛(济源市轵城良安新村党支部书记)
  声音:“扎根基层,做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干事创业,做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农村是青年学生了解国情、熟悉社会的好课堂,是施展才华,成就事业的舞台。大学生村官,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专有名词近年来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小觑的一支中坚力量。作为济源市首批大学生村官的李涛,一副年轻帅气的面孔,却已担任大学生村官七年之久,并做出了了不起的成绩。他将了解群众、顺应群众、满足群众和服务群众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从农村的小善小为做起,扎根农村基层,在艰苦环境中砥砺意志和品格,在创业致富的实践中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先后荣获“河南省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济源市十大杰出青年”、“济源市农民科技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大学生应该要把所学知识专长和农村资源、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眼界宽、信息灵、思路活的优势,带头创业、带领农民创业,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这是他的人生理想,更是他的实践目标。
  在此次的学习培训中,他始终记得常德盛书记的一句话:“入党不是入股,当干部不是当老板”。在他看来,大学生村官就是要一心一意想干事,全心全意干成事,在带动农村青年共同创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体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奉献青春。成立修路突击队,成立济源市森源养鸡专业合作社,注册 “河之洲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以小浪底库区周边的冬凌草、小辣椒等农副产品为主进行旅游产品开发,每一步都记录着这位年轻的大学生村官的拼搏奋进。而在来苏州的培训学习中,他也是一个“有心人”、“有志者”。是他发现蒋巷村和良安新村的情况相似,村连地、地连村,发展道路上有很多可以借鉴和效仿之处,是他提出与相城区灵峰村结为友好合作单位的希望,是他提出“现场教学点能否提供光盘资料以供培训学员回去后认真研究学习”的建议,也是他发出对于学院的专家学者“去济源走走,去轵城看看”的邀请。“农干院的师资真是太好了,他们的知识面宽、眼界开阔、观点新颖,对于政策导向的把握十分到位,而且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这些农村基层干部就是需要这些课题和师资,帮助我们启思明智,找到属于自己的强村发展之路。”情系农村、善学多思、身献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当代大学生村官的精神风貌。
 
  后记:济源市优秀农村支部书记培训班即将踏上返回的征程。作为以打造“全国著名的专业化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为愿景的学院,我们勤于在培训课题创新和培训效果提升上深耕细作,乐于在学习培训流程组织中与各地学员深度交流。交流的过程是建立感情的过程,同时也是工作调研的方式。面对培训学员对于培训效果的高度认同,我们深感欣慰,却又心怀感恩。我们真诚祝愿,河南省济源市能够在这些优秀基层干部的带领下,走出一条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三化”协调发展新路,在中原热土上永开灿烂之花!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滨河路1728号电话:0512-68181700

Copyright®2022 江苏苏州干部学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53478号-2 苏公网安备3205050201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