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研咨政 > 智库平台

“6+1”模式驱动 分类实施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中共河南省济源市委组织部副科长郭明波访谈实录

发布时间:2012-03-26 16:39:33 浏览量:8291

“6+1”模式驱动 分类实施基层干部教育培训
——中共河南省济源市委组织部副科长郭明波访谈实录



  编者按:科研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干部教育培训这个中心,以服务发展、支撑发展、引领发展为目标,做精做深,做专做细,做好做实。3月份学院的干部培训已经进入高峰黄金季,为进一步强化科研工作的助推功能,办好《基层干部教育研究》这本学术杂志,深入开展培训需求研究,院科研处积极跟进干部培训动态,专门邀约河南省济源市委组织部组织科郭明波副科长进行了专题采访,就当地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实施情况和来院的学习培训反馈进行了深入了解。
  记者:郭科长,我们了解到,济源市是省直管的地级市,能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济源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郭科长: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邻接山西省,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是省直管的地级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济源就以“五小工业”闻名全国。济源市农业基础稳固,工农业协调发展,经济繁荣,是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近年来,随着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在济源境内的兴建,沁北电厂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的相继开工,进一步加快了济源经济的发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记者:请问作为基层干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济源市委组织部近年来在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郭科长:近年来,济源市把教育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素质的主要途径来抓,大力实施农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本着“注重实际、注重实效、注重特色”的原则,强化基础建设,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载体,打造了一支素质高、作风硬、能干事的农村干部队伍。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三个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市委成立了有关部门组成的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领导小组,统一筹划协调组织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把基层党委抓好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列入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规划指导到位,每年年初,市委都制定农村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依托市委党校,每两年分期对村(居)“两委”党员干部集中轮训一遍,镇、街道党(工)委每年对村(居)民组长培训一遍。制度建设到位,着重强化四项制度:督学制度,对于无故不参训的单位和个人通报批评,保证参训率。考勤制度,每期培训班,组织部都安排一名干部跟班学习,加强干部培训期间的管理和督学。考学制度,每次培训结业考试成绩不及格的,下一期自费参加培训。培训登记卡制度,把农村干部培训学习情况,记入两委干部培训登记卡,并与农村干部绩效工资挂钩。二是加强基础保障建设,做到“三个落实”。落实教育培训阵地。在完善市委党校的教育培训设施的基础上,先后投资1320余万元,加强农村党支部有房子、有牌子、有旗子、有桌子、有簿子“五有”阵地建设,同时,建成了552个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站平台,为农村党员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学习培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落实教育培训教材,编印了《以村为主构建和谐农村36策》,编写了农村实用技术“口袋书”,发放到每一名农村基层干部手中。同时,市委党员电教中心库存政经、科技、内参等各种电教片1300余盘,基本上满足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落实教育培训经费。市财政坚持每年列支50余万元基层干部培训经费,有效保证了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的落实。三是积极创新培训形式,突出“三个坚持”。坚持区分层次教育培训,在农村主职干部中,侧重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在大学生村干部中,侧重进行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在基层妇女干部中,侧重进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新农村建设、农村妇女工作以及妇女心理和生理保健等方面的培训。同时,我们探索建立了“6+1”的培训模式,即6次中共济源市委党校培训+1次外出学习培训,按照所在村的区域位置、经济结构、产业特点等进行分类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坚持创新教育培训形式。坚持开展以创新思想观念、优化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重点解决思想观念、干部作风和发展环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结合特色产业,建立了坡头薄皮核桃、王屋烤烟、玉泉蔬菜、克井冬凌草种植等8个产业示范培训基地,组织农村干部进行现场观摩。定期组织外出培训,先后与中央党校、复旦大学、苏州干部学院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组织基层干部定期参加培训。坚持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市、镇两级党校、高等院校、培训基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远程教育站点等教育培训资源,建立了由市委党校教师、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先进模范人物、党员领导干部、农民经纪人、优秀村组干部等组成的党员教育师资队伍,形成党员教育培训合力。通过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使全市基层干部普遍受到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教育,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党员意识、忧患意识、发展意识、为民意识明显增强,知识层次、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在农村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强”型基层干部大量涌现,其中农村“双强”党支部达到363名,占农村党支部书记的85.9%。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83.9元,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30%以上和近50%。全市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的村(居)达27个,其中超过1.5万元的村6个;全市527个行政村(居)人均纯收入全部达到了3000元以上。在全省新农村建设500强中,济源市有125个村入围,占25%。
  记者:我们看得出济源市委组织部在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方面是有一番思路和作为的。那么以您丰富的工作经验,您认为农村基层干部在培训需求上有什么特点?
  郭科长:村级组织是我国行政组织中最基层的组织,它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村干部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工作的成败。正因为他们身处一线,面对着很多现实而紧迫的问题,他们的培训需求也就相应呈现出一些特点。通过多年的工作调研,我们发现,村干部们在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工作方法、新农村建设与社会管理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培训需求,他们对于培训组织部门和培训实施机构在培训主题的确定、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形式的创新上有着迫切的期待,他们迫切需要在学习培训中获得与本村实际情况相符合、与实务操作技能相契合、与形势政策方针相匹配的学习培训内容,他们偏向于精细的政策解读、生动的现场教学和喜闻乐见的培训形式,这样,才能调动起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培训的热情和干劲,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记者:您认为当前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还有哪些亟待推进的工作环节?
  郭科长:近年来,中央对于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越来越重视,在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方面出台了相关的实施意见。当前,我觉得对干部教育培训的能力培训的目标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确立,不同领域、层次领导干部所需要的能力结构还不明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培训内容的选择、设计、实施和评估。其次,培训需求是否与课程实际真的结合到位,培训时接受的知识是否在后续工作中转化为能力还有待探讨。知识传授在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中占有重要份额,尤其是一些理论、政策的宣讲还是以知识传授的方式在进行,也就是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在进行。但对于基层各项事业决策者和领导者的农村干部而言,教育培训满足于其工作需要和培养其创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培训的内容和基层干部的实际需求仍有一些脱节之处。为此,我认为必须树立一种“为用而学、按需施教”的培训方针,树立起一种“需求主导供给”、“供给满足需求”的教育培训理念,并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推行培训需求调查和分析制度,使我们的培训能够实实在在见效果。
  记者:您对于我们学院在培训方案实施和培训过程组织中有哪些看法和好的意见建议?
  郭科长:2004年,我们首次来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学习培训,我们相继组织了农村基层干部和中青年后备干部来到苏州进行学习培训。之后学员们最大的培训感受就是“有共鸣、有收获”。今年,我们组织科组织了50名优秀的党支部书记来到农村干部学院,时隔几年,我们再次来到这里,看看苏州的新农村建设,学学苏州的城乡一体化工作经验。作为组织部门,我们在培训的过程中也跟学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普遍反映这里的培训效果好,培训针对性强、培训流程组织完善,培训服务满意度高。特别是在培训师资和培训课题设置这一块。在农干院讲课的老师对于政策的解读观点到位,对于形势的分析精准,能够用最浅显的知识概括出苏州的发展特质。除了课堂教学这一块,我们的学员对现场教学点这一块也非常感兴趣,觉得学有所获,感受颇深。所以作为培训的实施者,农干院能够为我们的学员提供这么一次满意度高、质量高的培训,我们也非常感谢。如果说到建议,我们的学员希望能够与这些优秀的专家学者保持持续的联系,不仅走出来到苏州听他们讲,也希望能够将这些经验丰富的师资请到济源来指导工作,为济源的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滨河路1728号电话:0512-68181700

Copyright®2022 江苏苏州干部学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53478号-2 苏公网安备3205050201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