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9-01 13:40:12阅读次数:5104
文 朱 洁
调查式教学,是指参训学员在教师的带领下,分组深入基层,与现场教学基地居民(一线工作人员)互动交流,亲身体验当地经济社会民生等发展成果和经验做法,实现“看”与“听”、“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融合,进而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在现场教学中巧妙灵活地运用调查式教学,为培训学员搭建一个学习调研的体验平台,营造学员与基层干部群众交流互动的教学氛围,不仅有助于学员更深入地了解当地实际情况,亦有助于开拓学员眼界,启迪思路。
当前,调查式教学在我院现场教学中已被成熟运用,多个现场教学点均设置了调查交流的教学环节,旨在通过将调查式教学融入到现场教学中,丰富现场教学流程,增强教学效果。以“蒋巷村”为例,为了让学员更好地感受蒋巷人“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精神,了解蒋巷村的艰苦奋斗历程,体验 “幸福新家园,和谐文明村”,教师将学员带入随机挑选的村民家中,学员可根据自身关注点,同村民进行交流、展开调查,丰富学习感受。
调查式教学的顺利开展与纯熟运用并非易事,需要统筹各种影响因子,全盘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服务于教学主题,才能使教学事半功倍。因此,在实施调查式教学时,必须把握好“三个结合”。
教学设计与学员实际相结合。任何一种教学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培训对象的实际需要。是否需要采用设计调查式教学、怎样设计调查式教学,是每一次教学中首要考虑的问题。培训学员层次、职务、职能的差异性,都可能影响到调查式教学的最终实施效果。因此,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在掌握学员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既要准确把握教学实施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又要根据学员的培训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突出教学主题和重点,提升教学实效。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调查式教学必然要高度重视“现场”感悟与“教学”提升。现场的人、物、景都能够在感官上给予学员震撼,通过学员与现场教学基地居民(一线工作人员)的互动交流,学员更能感受到当地发展的来之不易与规划前景,是一次深刻的体验之旅。但仅仅只有感性认识并不能完全满足学员需求,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为学员的工作实际服务,是实施调查式教学的最终目标。
明确分工与协调配合相结合。调查式教学的参与主体包括现场教学教师、教学基地工作人员、被调查人员(家庭)、学员、各小组长。教师事先要做好调查式教学的相关说明,包括教学要求、分组安排、小组长确定、活动开展等。基地工作人员要事先安排好调查的人员(家庭)。各小组组长要善于把小组成员的关注点进行汇总,按照教学要求,组织完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基地工作人员、当地居民、学员、小组长必须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明确分工,强调协作配合、无缝衔接,才能真正提升教学整体效果。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滨河路1728号电话:0512-68181700
Copyright®2022 江苏苏州干部学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53478号-2 苏公网安备3205050201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