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培训教学 > 学员之声

学习苏州经验 加快发展九龙坡产业经济

发布时间:2014-05-05 03:27:42阅读次数:10139

                               

    编者按:4月15­-19日,“重庆市九龙坡区板块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班”在我院成功举办,学员反响强烈,以下两篇研究报告为学员学习成果,本网特此转发,以飨读者。

                               借鉴苏州发展经验 助推八大板块腾飞

    4月14日至19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区委组织部和区委党校的精心组织下,全区八大板块所属职能部门、镇和园区等32名干部组成“板块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班,赴苏州农干院进行了为期6天的集中学习。苏州农干院在学习中采取了邀请专家讲课与现场观摩的形式,学员们听取了原苏州工业园区中方财团投资总经理周正言关于《项目引进与考察评估》,苏州市委宣传部、市科联副主席韦刚关于《苏州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与战略》和苏州大学副教授陈忠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前景和战略》等专题的授课,先后现场观摩学习了昆山市千灯镇、苏州工业园区和无锡国家物联网应用展示中心的发展情况。在听取了课堂授课和现场观摩学习后,学员们受益颇丰,信心倍增,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苏州市基本情况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东邻上海,南接浙江,西挨无锡,北依长江。全市幅员面积8488平方公里,下辖6区4县,现有户籍人口653万、外来人口653万。今天的苏州经常被称为五个苏州:“老苏州、新苏州、洋苏州、北苏州、南苏州”,分别指老城、高新区、工业园区、相城区和吴江区,其中“老苏州”是“新苏州”的历史与文化之源,而“洋苏州”把苏州推上了世界的大舞台。2013年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万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02亿元,进出口总额达309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7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46家落户苏州。
    而在重庆市全面推进五大功能区域建设,主城“退二进三”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 九龙坡区委、区政府顺应区情发展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全区发展战略思路,结合各个区域的产业优势、特色资源等特殊区情,细化“东城再造、西城再战”发展战略,将全区划分为“八大功能板块”作为转型发展的八大战场。九龙东城五大功能板块开发以打造现代都市核心、创新服务高地为发展目标,集中展现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美丽山水城市、智慧城市和现代大都市风貌。西城三大功能板块建设按照“科技生态新城、时尚休闲新都”的定位,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主城生态屏障区、未来新增城市人口宜居区。九龙坡区“八大功能板块”与“三个苏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亦必将为我区的转型发展注入现代活力。
    二、九龙坡区产业发展问题现状
     当前,我区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不”:
    (一)总量不大。过去历史上,九龙坡曾连续11年成为重庆经济规模GDP最大的区,工业总产值更是占到全市近15%的比例,多年位居全市第一。近年来,我区GDP和工业总产值分别降到了第二和第三的位置。2013年,我区GDP为823.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25.6亿元,分别都仅占全市的6.5%。而作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其先导功能也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速度不快。2013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823.6亿元,同比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25.6亿元,仅增长2%。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22.63亿美元,同比下降29.7%。全年实际利用内资327亿元,总量排名主城第五,同比下降6.9%,增幅排名主城第六;我区实际利用外资4.8亿美元,总量排名主城第六,同比下降15.12%,增幅排名主城第七。
    (三)结构不良。九龙坡作为传统工业大区,虽然工业体量大,由于传统工业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下各种矛盾,影响当前的发展速度,且部分大企业占据着黄金地段较多,辖区与大渡口区又犬牙交错,不利于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其次,工业发展中,制造业比重偏大,对财税贡献不大,新兴产业发展的动力就不足。我区主要依赖的汽摩、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加工等产业的传统竞争优势正在逐渐减退。工业结构上还没有形成经济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支柱产业,亦未能形成产业链长、经济效益好的产业集群;我区第三产业服务业所占比重还偏低;出口型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不高。
    (四)质量不高。2013年全区共签订项目118个,总投资额为713亿元,但多数为市内项目和内资项目,外资项目个数仅占总项目的13%。其中房地产项目的投资额就占据总投资额的46%。目前,我区在引进500强企业上还没有突破。在引进项目的质量方面,技术含量高、有利于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能够有效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项目不多,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我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综合实力的增强。
    (五)配套不好。一是园区基础设施不能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硬件设施不够完善,且大项目少,项目配套跟不上,园区绿化和园区规划不够合理。二是为大型龙头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发展滞后。三是作为我区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九龙港的取消,黄磏港建设计划的搁置,对外开放的平台优势反而日渐削弱,不利于发挥这些平台在对外发展中的“窗口”作用。
    (六)服务不优。市区少数部门在对企业服务的方面还存在在翻本本、套条款的衙门作风,现在门好进了,脸也好看了,但就是事依然难办。比如我区引进的上海通用PDC项目,在办理营业执照过程中,市工商局外资处要求必须由上海市商委出具分支机构的函告,才予以办理营业执照。而上海市商委按照规定明确回答上海企业在外地开办分支机构不用出具函告,使该企业陷入进退维谷的局面。区外经贸委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向市外经贸委出具协调函,希望由市外经贸委向市工商局发情况说明文件,说明不用上海商委出具的函告就可以办理营业执照。第二天区外经贸委就得到了市外经贸委出具的复函,支持上汽通用无需上海市商委相关文件即可办理营业执照,市工商局在得到了复函后,方才为该企业办理了营业执照。
    三、九龙坡区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分析 
    (一)具有的三大优势
    第一,八大板块显神通。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根据重庆市五大功能区的战略部署,结合各个区域的产业优势、特色资源等特殊区情,在认真调研、详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东城再造、西城再战”,高瞻远瞩地将全区划分“八大功能板块”,成立八大板块建设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健全开发建设运行的体制和机制,确保了各大功能板块的发展建设的顺利进行。按照八大板块功能定位,杨家坪商圈板块建设现代商贸集聚区,打造政务商务服务高地;石桥铺高技术服务板块打造长江上游IT数码港和重庆科技研发高地;九龙半岛高端商务板块打造重庆中央商务区辅中心和高端商务、文化创意、品质生活半岛;彩云湖休闲宜居板块打造休闲宜居典范区;华岩新城板块建设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示范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复合型聚居区。高新区西区板块打造重庆电子信息产业重要承接地、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及研发服务基地;陶家板块打造生态园林与现代时尚相融的都市风貌区,建设城市副中心;西彭板块打造产城融合的生态新城。
    第二,东西联动促发展。从全区发展格局看,九龙东城集聚了全区近80%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客流物流信息流云集商圈,为集聚发展高端服务业,充分展现都市核心功能奠定了坚实基础。九龙西城占据了全区80%的空间资源,且大部分区域处于“未开发”状态,这为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都市功能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第三,政府扶持添助力。我区通过加强财政扶持,积极运用政府机制的“输血功能”。通过加大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正全力做好政府在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本分工作,与此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区内继续的绿色产业、高新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不断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发展。下一步,我区仍将发挥“市场之手”与“政府之手”的合力,充分调动市场机制的自主发展积极性,并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后盾支持,有力推动八大功能板块的健康发展。
    (二)存在的二大劣势
    第一,区域受重视程度不高。近年来,在市政府“主城向北”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主城北部各区迅速发展。随着“两江新区”的挂牌成立,再次强化“主城向北”的发展导向。在此大背景下, 全市的优质资源、基础设施配套、优惠政策等都向北倾斜。向西、向南发展压力巨大,像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进入重庆,“两江新区”是首选。同时,像我区自主招商的优质客商,也容易受政策导向向北转移。例如2010年,我区驻上海招商分局通过大量的工作,邀请到韩国韩泰轮胎中国区总经理朴丁洙到我区作为首站考察,时任区长丁洪同志也宴请了朴丁洙一行,但后来受政策导向影响,韩泰轮胎最终落户在两江新区。
    第二,生产要素成本逐渐上升。九龙坡区目前依然是小城镇带大农村格局,东部建成区80平方公里占辖区面积不足五分之一,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同时,以中梁山为界,东、西方交通通道狭窄拥堵,交通瓶颈成为制约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而大渡口、巴南、北碚等区域土地成本优势的增加与其交通运输成本劣势的削减,也给九龙坡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竞争压力。而且,近年来随着九龙坡区之前的几个大学大多外迁,导致我区劳动力后劲不足,对我区长远发展极其不利。
    四、提升全区八大板块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在这次学习中,我们找到了我区发展和苏州的差距,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但也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我们虽然处于内陆城市,没有苏州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只要我们借助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定位和我区的八大板块分工的契机,不断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助推区内经济“走出去”。各部门精诚团结、敢于奉献、勇于担当,一定会迎头赶上。为此,第三小组就全区八大板块产业发展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摸清家底,加强产业研究
    一是由区发改委牵头收集整理各平台资源,摸清工业、商业、房地产、文化旅游等底数,建立《重大项目资源库》,每月进行实时更新,对全区的资源要素、产业优势、板块定位等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继续深化对全区主导和优势产业的研究。二是注重产业链条的研究和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掌握产业发展状况,包括全球、中国龙头企业的状况和动态;掌握行业发展的趋势,要有前瞻性的引进,比如汽车轻量化与智能化的趋势,只要与汽车有关的都是大产业,目前北京现代有望在重庆两江新区建立第四分厂,为其配套的一级和二级配套商,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随着人力成本提升,机器代替人是必然趋势,机器人产业也要注意前瞻性引进,在2011年区驻北京招商分局引荐了清华紫光优蓝机器人公司到我区考察,虽然受当时的政治环境影响,该企业没有落户下来,目前我们也在积极跟踪,该企业作为北京的重点企业和机器人研发生产龙头企业,北国投已经对该企业进行了战略投资,据悉他们也有意愿到重庆发展,我们将继续跟踪落实。三是充分运用1+5+8(一个高新区,5个部门,八大板块)优势,发挥高新区的带动作用,5个职能部门相互配合,依托八大板块实施经济复兴。四是强化与市级部门和中介机构的合作。争取市发改委、经信委、外经贸委等职能部门的支持,了解市级部门全年开展的活动和工作的大致方向,针对各项活动提前制定出相关的方案;加强同驻重庆的各境外机构紧密联系,并委托他们向境外发布招商项目信息;加强和专业的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对接,委托他们进行专业化招商。可委托戴德梁行等专业机构,对我区的重要支柱产业进行SWOT(优势、劣势、挑战、机遇)分析,针对区里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实施产业集群招商。
    (二)完善规划促发展
    一是要确立“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思想。目前,我区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相互制约,我们应以科学规划为先锋,聘请有实力、有经验的设计单位制订适度超前的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既解决发展基础的通用困难,又集中力量扶助培育已经明确的主导产业。适度超前规划,既便于不可再生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又保证了在工业、物业开发与经营、市政公用事业建设中精打细算,从而实现土地的投入高强度和产出高效益。二是要树立“规划就是法,变通行不通”思想。我们可以借鉴苏州市的做法,由区规划局牵头,向社会公开招投标,选出有实力的设计单位,制定出15至20年的适度超前规划,由区委、区政府提请市人大讨论通过,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并以制度的形式贯彻落实。用“规划就是法”来体现科学编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权威性,严格执行的强制性和执行力,既落实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布局合理,又保证了行政管理层不能干预,从而把各级领导的“即兴指示”降为零。
    (三)招商引资促增量
    由区外经贸委牵头负责,各部门和平台通力合作,锁定目标企业实施精准招商。一是强化与市级部门和中介机构的合作。了解市级部门全年开展的活动和工作的大致方向,针对各项活动,提前制定出相关的方案;和驻重庆的境外机构紧密联系,并委托他们向境外发布招商项目信息;加强和专业的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对接,委托他们进行专业化招商。二是重视项目的落地和达产环节对已签约且符合我区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项目,要解决好土地动迁、收储、要件审批等各个环节中的问题,认真梳理影响落地的因素,列出落地时间表,明确责任,跟踪服务,提高审批效率,使写在纸面的项目真正落到地上。三是与引进的企业建立良好的联系对接制度。大力倡导优质服务理念,用硬措施改善软环境。可根据情况招聘少量的临时人员,经过严格的培训后,一对一为企业服务,建立为企业服务的无缝连接。如果临时人员符合企业的要求,可以让临时人员应聘到企业工作,方便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联系协调。
    (四)区内企业保存量
    由区经信委牵头负责,立足全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狠抓存量项目。要以增量调结构,以创新促升级,在总量扩大中实现结构优化,以结构优化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我们要深入到区内重点企业开展调研,掌握重点企业意向合作领域和方向,加强区内企业对外的合作交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产能升级,为企业的增产扩能提供有力支撑。如隆鑫和宝马合作大发动机项目、佳通轮胎搬迁选址工作,都应当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对接和落实企业遇到的困难。
    (五)健全企业进入和退出机制
    一是对引进企业实施科学的评估,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机制。在接触企业之初,从项目的带动性、投入、产出、税收、环评等环节进行科学的“SOWT”评判,将调研结果报区招商引资领导小组评审后,方予以落地。在对落地企业给予优惠政策时,应根据企业拿地、建厂、达产等环节符合签订合同的标准后,逐次给予政策扶持。
    二是对已投产的项目,由区督查局根据投入、产出、税收、环评等各项指标进行摸底调查。对于没达到投入产出要求的企业,根据购买土地时所签订的合同,限期让企业按照合同增加投入,否则按照程序收回其所购土地;对于对未能达标排污的进行限期治理,逾期不能完成任务的依法关停,加强引导,严格把关,促使重污染企业并转和迁移。
    (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把重点项目和区里的功能定位结合起来,由区督查局制定严谨的考核制度,对入驻企业的投入、产出进行实时考核。充分发挥部门的牵头作用,激发各平台工作积极性,做到条块结合、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七)强化队伍保稳定
    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优秀的招商人才,不断优化招商队伍结构;加强专业培训,提升招商队伍的综合素质,强化招商队伍实战;健全和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通过提拔任用、资金奖励等激励政策,激发招商人员的干劲与活力。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区委、区政府制定的“东城再战,西城再造”的发展战略,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惠民生、保增长为重点,着力打造特色园区经济,做到内外资齐头并进,全力推进“美好九龙坡,魅力新都市”的建成,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服务热情,增强招商引资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忧患意识,为建设开放的九龙坡、促进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执笔:区外经贸委 潘勇)   

          以苏州工业园发展之石 攻高新区园区腾飞之玉

    按照区委组织部和党校的统一安排,2014年4月14日至19日,九龙坡区板块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班在苏州农干院学习期间,对园区招商策划、文化产业发展、财政投融资、板块经济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等课程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并深入实地到苏州工业园等进行了现场教学,收获颇丰。本文拟结合本次学习和考察的成果,联系高新区园区发展的实际,对如何加快推动高新区园区的快速发展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苏州工业园发展现状及成功经验
    (一)发展现状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 278 平方公里,下辖娄葑、斜塘、唯亭、胜浦4个街道,户籍人口76.2 万,其中中新合作区规划面积为80平方公里。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于1994 年2 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20年来,园区认真贯彻落实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本区特点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之路,开发建设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2013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6.9亿元,增长11.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亿元,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19.6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超800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740亿元,基本保持稳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1%。
  目前,苏州工业园区以“一天创造GDP4.8亿元,一天财政收入5000多万元,一天新增注册外资600多万美元,一天实际到帐外资500多万美元”以及区域内的水和空气持续保有清新的实绩,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证明自己无愧为“国内开发速度最快、竞争力最强、环境保护最好的开发区之一”。园区以占苏州市3.4%的土地、5.2%的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并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首,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在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居全省第一位。
    (二)值得借鉴的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之所以发展很快,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外部的牵动战略、良好的投资环境、科学的创新意识、高效的服务理念等,使之逐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其主要的经验和做法可简要归结为:
    一是遵循市场导向原则,实事求是地确定发展路径;二是在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指导下,扬长补短地选择本区域的主导产业;三是依托区位优势,坚持外向牵动,以商招商,引进外资企业;四是坚持科学制定适度超前的中长期规划,并由超前规划来引导有序的招商;五是对准备引进的项目进行考察和快速评估,对引进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实现标准化管理;六是重视科技进步,增强创新能力;七是注重学习借鉴,提高服务意识;八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二、高新区及园区发展现状
    2013年,重庆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7亿元,同比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200.4亿元,同比增长25%;规上工业总产值319.3亿元,商品销售总额1043亿元。全区域内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基础建设全面提速。高新区整体区位优势较好,可用空间资源较大,获取外部科研资源条件便利,产城融合发展较快。但区域内的园区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弱势:在全国同类高新区中地位不高;经济总量相对不大;产业发展缺乏明显特色和比较优势,集群化发展不足;建成区全面改造升级的要求迫切;企业结构不尽合理,竞争力有待提升;高端人才缺乏;对外开放程度不够;知名度、美誉度不高等。
    三、借鉴苏州工业园发展的对策建议
    高新区园区与苏州工业园区相比,从表层上看是数字、指标的差距,实质上是思想观念、方式方法的差距。苏州人团结一致的团队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观念、一着不让的机遇意识、高屋建瓴的发展思路等等,都给我们很多有益启示,我们以此为基础针对性提出一些有助于高新区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必须坚持高新区抢抓板块发展机遇
    当前,尽管宏观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大背景没有变,上级对加快发展的要求没有变,干部群众对我们加快发展的期望没有变。机遇弥足珍贵、稍纵即逝,机遇是金、抓住就赢。视机不见,就必将坐失良机。苏州之所以发展迅猛,主要得益于苏州工业园区抓住了中国和新加坡加强经贸合作的机遇。目前,区委确立“东城再造、西城再战”的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八大功能板块开发建设,就是我们迎来的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善于认清机遇,珍视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力争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赢得主动。
    (二)必须坚持高新区龙头带动理念
    苏州工业园区的实践说明,园区是开放的窗口、城市化的主载体、招商的主战场、经济的增长点、发展的新希望。我们的园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地区经济振兴的重要途径,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也是跨跃式发展的前提。但与苏州工业园区相比,我们面临的困难更多,发展的难度更大,必须站在更高层次上统一思想,以更加宽广的眼光,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坚定的信念,重视和加强高新区园区的建设。
    (三) 必须坚持高新区创新发展理念
    首先,要在发展观念上有所突破。园区是“特区”,必须做解决思想的先行者和改革开放的试验者。随着园区政策优势的逐步减弱,下一步的发展要更多地取决于园区自身的创新能力。建设园区要打破惯式,突破框框,尤其要在开发思路、经营体制、招商机制、社区改革等方面先行一步,大胆探索。其次,要在市场化运作上有所突破。可以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高度公司化运作机制”,坚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综合开发的手段、改革开放的办法、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加快园区的各项经营和建设,做大做强园区自身实力,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其三,要在经营重点上有所突破,突出抓好土地经营、产业经营、资本经营和资产经营管理。
    (四)必须坚持高新区科学规划严格执行
    20年来,苏州工业园区不惜重金投入2亿多元,相继编制了300多项专业规划,而且所有规划项目都严格实行招投标,重点区域和重要景观项目规划设计面向全球公开招标。超前谋划与执行自制相伴,保证了科学的有序开发,解决了一大批难题。规划是龙头,科学的规划能有效地指导高新区园区的开发建设,为园区的有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具体工作中,一要坚持规划先行。按照适度超前,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做好园区规划,确立至少30 年不落后的目标,处理好园区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与规划的前瞻性、长效性的关系,使园区容量和承载力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质的提升。同时,园区规划要与加快城镇化进程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把园区规划建设成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城区。要尽快完善好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加大征地工作力度,保障园区规划的长远发展。二要强力执行园区规划。这对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的原则,切实抓好园区的开发与建设,确保应有的档次和水平。园内每一个新上项目,都要严格督查,确保执行园区规划,形成园区统一、协调的品格,从而把园区建成一座现代化的新城。要加强与原投资商的沟通协调,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园区各项建设,确保园区规划的切实施行,保证园区基础设施的高水平和总体布局的合理性。三要坚持规划的严谨性和严肃性,不得随意变更规划。把规划上升到区域内“法”的高度,园区规划一经完成,就要像苏州工业园区那样,规划完成后,从1998年开始进驻企业至今未变,即便是土地被长时间闲置,也坚决不允许乱摆项目,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招商引资。
    (五)必须坚持高新区“以人为本”产业导向
    多年来,许多地方依照传统发展路径,先消耗资源后节能;先GDP后治理被污染的环境;产业发展先低端、低附加值后再转型升级的过程。不少地方传统模式已变为继续发展的困境。后发不一定是劣势,只要在十分注重生态循环和环境保护,严格把关防止污染项目混入的同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发展零排放产业链接技术、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可以大有作为的。高新区尤其是西部拓展区的园区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避免再走弯路,依靠自身的宜人生态环境,发展符合“以人为本”理念的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不能再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和超额投资来拉动了,要向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依靠管理创新等转变,为人的生存和社会发展奠定稳固的物资基础。建议着重发展“以人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现代高科技系列产业”和“能直接为人服务并逐步提升受服务人幸福指数的系列现代产业”,结合两者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产业导向理念。重点发展三类产业:第一类是“以人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现代高科技系列产业”,也称为“智慧产业”,比如西部涉农物流园的打造要多走苏州智慧物流园区的路。第二类是“能直接为人服务并逐步提升受服务人幸福指数的系列现代产业”是直接围绕着人的生存、健康、安全、发展的产业总和。既可以是实体产业,也可以是以实体产业为载体的现代服务产业。第三类就是综合上述两类产业的“绿色产业”:以生态保护和优化为原则,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降低物耗和能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直接消除在生产过程中的产业,就是构建创新型产业的生态系统。
    (六)必须坚持高新区高标准配套硬件基础设施
    要学习苏州工业园区“不干则已、 干则一流”的精神,加快高新区园区的规划和建设。苏州坚持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区内实现“七通一平”,完全集中供气供热,开发区没有一个烟囱。绿化覆盖率为42%,饮用水达国际二级标准。污水下管道,雨水下河道。每条主干道上兴建一个大花园,称作“一路一园”,城市上空的“三线”入地。处处是明净的天空,清澈的河流,欢跃的小鸟,形成“城在林中,绿在街中,人在景中”、人与自然和谐的格局。同时,还创办了台商学校,兴办了九龙医院,建立外商公寓。虽然,我们做不到像苏州工业园那样每年投入上百亿资金,建设世界一流的良好硬件平台,但完全可以在现在基础上加大力度。硬件上去了,我们的招商就更有底气,园区就更具潜力。一是舍得花代价。首先要大胆投入,园区是支撑经济、促进发展的前沿阵地,也是城镇发展的重要部分,更是体现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名片,理应在投入上给予优先安排,大胆建设。其次要舍得投入,要充分合理安排,善用财政蛋糕和融资杠杆做长远投资、特别是长远的大投资,及早把发展的平台搭建好,确保企业进得来、快落地,抢先打造最具区域发展竞争优势的高标准园区。二是跑步搞建设。当前,各地呈现竞相发展态势,表现最突出的就是高度重视园区建设,以园区优势争取招商优势。企业考察项目首先看的就是园区硬件环境,招商机遇可能稍纵即逝,在这种形势下,我们高新区的园区建设慢不得、拖不得,必须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注重建设质量,只有赶在项目进来之前把“巢”筑好筑漂亮,才能吸引更多的“凤凰”,才能引来更大的投资项目。三是设施全配套。在推进园区开发的过程中,物流仓储、污水处理、商务金融、信息平台、员工住宿等配套设施要同步高标准跟进,卫生保洁、治安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要及时予以全覆盖。特别应该注意,在加强设施配套的同时,必须严控生产企业随意修建临街商铺、职工住房等非生产性设施,从事与企业生产无关的其它经营行为,真正把园区打造成为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秩序良好、经济活跃的集聚地。
    (七)必须坚持高新区高水平完善软件配套服务
    倾力打造专业平台和通用平台为主导产业链发展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为区域内主导产业、企业的引入、培育、发展、成长创建良好的环境,高新区各园区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主动出资建设一系列相应的集聚载体,各主导产业专业的服务平台,以及金融、法律、知识产权保护、人力资源、生活便利等通用服务平台。广泛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这些产业、企业运行发展的系列化、规范化、标准化,大幅提升贸易、投资、技术、经营等经济活动全过程的质量。如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主体和投资主体等已投入130多亿元,建设了一批主导产业企业的集聚载体和各专业及通用服务平台,园区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和开放实验室,实现了对园区重点产业的全覆盖。比如:嵌入式系统重点实验室、微软(SAAS)苏州软件园项目孵化器、软件专业培训服务平台、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软件研究院中国办公室、动漫后期制作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游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无线增值应用中心、融合通信服务平台——国科数据中心、纳米技术产业的各专业服务平台。因此,各园区务必尽一切可能,有针对性的为主导产业建设系列专业服务平台。另外,创建通用的配套服务平台也必须加快,建设涵盖知识产权、科技产学研合作、技术成果转移、科技情报与信息服务、项目申报服务,政策咨询、市场渠道与推介、金融服务,人才培训、综合配套等功能的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如,苏州工业园区已有包括苏州软件(微软技术)实训基地和SUN华东实训基地等在内的4家园区公共实训基地,通过构建仿真实训环境,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服务外包人才。园区已有包括苏州软件员培训中心等在内的50多家各类专业培训机构,提供外包实用性人才。
    (八)必须坚持高新区只引大项目好项目
    项目是园区发展的生命线,没有项目,一切都是空谈。我们要不断提高对抓企业上项目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招商引资发展企业、深化改革搞活企业、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改善环境服务企业的基本路子,实现企业数量增加,规模壮大,实力增强,效益提升。千方百计谋划、储备、争取、引进和建设一批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用项目带动发展。要按照当前建设一批、近期争取一批、远期储备一批的目标,全力以赴把项目建设搞上去。抓项目一定要集中全力,突破一点,以点带面,以商招商。进一步抓住一批重大项目落地,要瞄准世界500强和全球、全国知名大企业、大集团,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收兵”的苏州园区招商精神,努力将其吸引来高新区投资兴业。苏州工业园在一个80 平方公里的地方,吸引了150多个跨国公司的项目落户,走的就是这条道路。还有就是要抓住产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这类项目可以有效提升当地产业层次,带领与之相关行业的整体转型升级、协调发展。同时,高产值、高利润必将产生高额税收,可以把更多的剩余财富留在当地支持经济发展。一年招引几个低效能企业,不如几年招引一个高税收企业,占用土地更少,尤其在目前我们的园区征地拆迁难度大、可用存量土地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更应该作为招商重点。在招商队伍建设上,要力争把每个人都培养成为苏州“章新胜式招商模式”专业招商人员。
    (九)必须坚持高新区促进镇园融合
    苏州工业园下辖娄葑、斜塘、唯亭、胜浦4个街道(原为娄葑镇、唯亭镇、胜浦镇3镇,2012年12月撤镇设街)在发展中与园区形成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局面。进一步理顺高新区园区与关联各镇的关系将大力助推区域发展。一要从分立到联合,形成联动发展的共同基础,不局限于园区或镇区的自我发展。苏州园区力求以开发建设带动包括三镇在内的周边地区,加快落实与各镇的联动发展,并作为日常工作的内容,细化落实到园区公司的每一个职能部门。同样,三镇将服从、服务于园区开发建设,作为自身的基本定位与坚定目标。实际上规划是区域开发建设的龙头,在区域规划中的合作,有助于推进两者共同的前景框架的确立,形成双方密切合作的目标基础,从而实现区域整体开发效应的最大化。当前区政府在编制“十二五”规划和西部新城规划时,通盘考虑西部产业发展定位,明确各镇功能分区,有效衔接园区、镇发展规划,镇园必须共同遵守严格执行。二要从分异到互补,形成联动发展的基本格局。区域发展是具有整体性的,是以区域经济规律运行的,而不是按各自的行政系统运作的,因此,高新区各园区与各镇均为特定区域内的开发主体,彼此间就应以区域开发整体效应的充分发挥为根本目标,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新观念,从而推进双方从分头开发向联合开发的根本性转变。各镇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优势,实现产业功能与行政功能的互补、招商引资优势与社会管理优势互补,共同形成合理的利益格局,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综合协调发展。镇园经济联动发展模式的核心在于探索两者之间从一般性“粘合式”的相互协调向创新性“融合式”的共同发展的根本性转变。围绕着这一核心,双方不断地沿着两条主线推进:一是根据园区对各镇相关资源的需求状况,积极探寻在需求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合理利用资源的新模式,从而加快自身的建设,并寻求体制构架的突破口;二是各镇的发展充分依托园区的功能优势,既发挥自身原有资源基础的作用,又拓展各镇与各园区联动发展的合作空间,进而探求体制改革的新思路。
    (十)必须坚持高新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苏州工业园区的服务体现出“以人为本,以企业为本”的理念。在为外商的服务当中,除了提高政府效率,还非常注重把开发区作为一个企业来经营,把它作为一个咨询服务公司来经营。外资企业进入中国靠的是一部外商投资企业法,进来后就会涉及所有的法律和法规,这就要求政府整体的服务要到位。园区明确提出“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的引资政策,创造出鲜明的招商引资新优势。建立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外商投资企业服务中心,外商沙龙;对外商就医发绿卡,持卡服务,明确收费,极大地方便了外商。给经营有方的外企老总授予“苏州之友”、“荣誉市民”称号。现在,苏州已形成了“三个服务体系”:外商投资审批的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的全方位服务,企业开工投产后的经常性服务,成为沟通政府部门与外商之间的“三个通道”,成立了为外企服务的“三个中心”和设立“三条措施”,营造了“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我们要不断优化发展服务坏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环节,建立完善服务发展奖惩机制,开辟“绿色通道”,提高服务效率,努力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投资环境。在项目的审批、土地规划、环境评估等方面应采取灵活手段,帮助企业办理各项手续,使引进项目尽快落地。要重视研究和制定园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借鉴国家有关政策制定自己园区发展相应的支持政策,以推动园区加快发展。对公共行政服务的各个环节,要制定整套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按制度办事,不断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唯有抢抓历史机遇,坚定信心决心,转变思想观念,优化顶层设计,依托高质规划,改善软硬环境,优选名商大商,加强项目管理,理顺镇园关系,提升服务水平,才能成为举世瞩目的行业翘楚。 我们必将以“东城再造、西城再战”,全面推进八大功能板块开发建设为契机,充分汲取苏州的先进经验,为高新区园区,高新区西区,高新区乃至全区经济的腾飞而不懈努力! 

                                                                     (执笔:西部物流公司 余健翡)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滨河路1728号电话:0512-68181700

Copyright®2022 江苏苏州干部学院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53478号-2